德國最高法院最近裁定大學可向學生收取學費,將牽動德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

  在全德大學排名領先的慕尼黑技術大學校長赫爾曼表示,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首開大學收費大門的判決,可提供德國大學重新整頓所需經費。

  他說,「收學費可以改變德國對其大學教育的看法。」

  但並非人人都像他一樣樂觀。自從法院於一月份裁定德國十六個州的大學可收取學費後,包括該國總理施洛德在內的反對者已警告指出,有許多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學子,尤其是來自勞工家庭的小孩,將被排拒在大學門外。

  此判決也令德國大學如何邁向現代化之爭辯更加白熱化。長久以來,德國大學因經費不足及當局強力介入,造成其品質與競爭力下滑而遭人詬病。

  根據統計,只有三六%的德國人接受高等教育。儘管德國政府希望提高到四 ○ %,但此數字仍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平均值四七%。

  雖然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其對大學院所的影響力上相互較勁,但為確保德國的領先經濟地位,提高大學教育品質有其必要已是大家的共識,但問題是「怎麼做?」

  德國西北部 Gutersloh 之高等教育與發展中心的穆勒表示,「學費可成為推動改革的良機,但有許多人擔心,實行起來不是那麼容易。」

  以德國各州中最富庶的巴伐利亞為例。當地保守黨史托伯政府打算從明年起,准許該州二十八所大專院校對其二十四萬五千名學生,收取每半學年(六個月)不超過五百歐元的學費。

  巴伐利亞高等教育部的發言人帕爾斯曼說,「我們將給予各大學自行決定不超過五百歐元收費水準的權力;此上限對提供較為窮苦學生的就學機會有其重要性。」該州並打算佐以就學貸款的提供。

  不過,對赫爾曼而言,巴伐利亞做得還不夠。他表示,學費應能「鼓勵學生視學習為對其未來生活的投資,讓社會視大專院校為製造知識的公司,而非現下功能不彰、充滿官僚主義的處所。」

  穆勒指出,收取學費也可縮短德國學生拿到學位的時間。德國人通常在廿七歲完成大學教育。而一年分別支付學費一千六百英鎊與一千四百五十五英鎊的英國與德國學生,通常在廿三歲拿到學士學位。但穆勒同時強調,德國應同時採取提供助學貸款的配套措施,以避免收取學費可能產生的就學障礙。

  取消大學免費入學,確已造成學生的恐慌,從慕尼黑大學校園裡的學會辦公室擠滿人潮可見一斑。廿五歲的社會系學生蕾普說,「已有約三分之二的德國學生必須半工半讀來賺取生活費,收取學費無異雪上加霜。」她並表示,符合領取州政府獎學金資格的學生非常少,而且學生也不希望他們一開始工作就得還債。

  另一名學生代表克倫絲姬指出,大學確有改革的必要,但所需經費應來自公共支出。她表示學生會針對收取學費進行抗議。她並表示,明年保守黨當家的各州開始實行收費制,而民主黨當家的各州仍採免學費制,勢將造成學生更大的騷動。

  雖然目前研議中的大學收費有限,仍引發學生的示威浪潮,飄揚的布幔中可見諸如「我要富爸爸!」及「州長大人,收養我吧!」的標語。

  一些媒體批評說,用收取學費的辦法來彌補州政府財政漏洞並不合理。德國「世界報」的一篇文章甚至指出,德國教育體制做這樣的變革,將摧毀詩人及哲學家國度。

=============================================================================

德國大學免學費即將成為歷史。首府為漢諾威的下薩克森邦議會今天通過議案,2006年九月開始的冬季學期起,所有大學新生需交五百歐元的學費,成為德國率先收大學學費的邦。預料德國其他邦馬上就會跟進。
德國的大學幾乎全為國立大學,本來就有免收學費和不規定就學年限的傳統。不過近年來政府對大學的補助大幅減少,加上許多學生賴在學校不走造成教學資源浪費,是否收學費在德國一直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

針對部份就學過久的學生,德國部份地區如科隆、漢堡等地這幾年已經開始酌收學費,不過下薩克森邦的新規定打破德國大學傳統,連新生也要交學費,大學密集的南部巴伐利亞、巴登弗騰堡邦預料馬上就會跟進。

下薩克森邦官員表示,收學費目的是改善就學條件,所有大學必須設立基金,幫助窮人也能讀大學。另外,課餘外必須帶小孩的學生可以不用繳學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ykyk 的頭像
    garykyk

    ~Enrique~

    garyky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